2020 . 07 . 17
精製廠透過時間與溫度的掌控,做出茶廠想要傳遞給顧客最美好的味道,同一種茶,因為烘焙的方法、火侯的掌控會呈現出不同的風味。例如:高山烏龍與奇種烏龍-高山,差異都是在於如何掌握時間與溫度,讓茶葉的香氣、甜味、後韻產生不同的變化,這也是烏龍茶好玩的地方,只要焙火有一點不同,就會有很大的差別。茶葉的烘焙程度,類似咖啡的烘焙程度或牛排的熟度,輕、中、重或是1、3、5、7、全熟。咖啡沒有人喝生豆,牛肉也較少人吃生牛肉,同理,我們也不建議喝生茶(未經任何程度烘焙的茶葉)。
2020 . 07 . 16
當初在訂定檢驗標準的時候,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,台灣參考了鄰近國家-日本的檢測標準與方法,將茶葉磨粉後再做檢測,但日本會採用此方法,主要是因為日本人習慣喝抹茶粉、綠茶粉(直接將茶葉磨粉後沖泡飲用),所以需要確保茶葉本身是安全的,但跟台灣喝茶的習慣不盡相同,台灣習慣喝的是茶湯,不將茶葉吃下去,所以會造成如此的差異性。不過目前各國普遍採用的是磨粉檢驗的方式,所以避免造成在國際貿易上的困境,台灣也採用此方式。
2020 . 03 . 27
一、降低心與腦血管疾病的風險
茶葉中的啡咖鹼與兒茶素,具有降血壓的功能,有一項針對4萬多名中年人進行的研究發現,每天喝茶5杯以上的人比與喝不到1杯茶的人相比,男性出現心腦血管病變死亡的平均風險降低22%,女性降低31%,至於腦梗塞的下降率更是明顯,男性降低42%,女性下降更達62%。
二、降血糖與預防糖尿病
茶葉中所含的葡萄糖、阿拉伯糖、核糖的複合糖、兒茶素與二苯胺等物質,可以減少血糖的來源,調節人體內血糖的平衡,經常飲用綠茶可以預防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。
三、抗焦慮與減輕壓力
茶葉中含有茶胺酸,是一種無鎮靜作用的鬆弛劑,可以幫助大腦增加ϒ波,以控制焦慮的情緒,提高注意力,減輕壓力,改善總體機能和精神狀況。
四、防齲齒與口臭
茶葉中含有茶多酚與鞣酸,可以殺死牙縫與齲齒中的一些細菌,進而產生防齲的作用,此外,茶葉中含有棕櫚酸和芳香物,可以吸收中腔中的異味,從而達到防止口臭、改善口氣的作用。
五、控制體重與調節脂肪
茶葉中含有咖啡鹼、肌醇、葉酸、泛酸和芳香物等物質,對於調節脂肪與增加代謝具有一定的作用,所以可以達到相當控制體重的作用。
六、預防老年癡呆與改善記憶力
有研究顯示,喝茶有助於預防老年癡呆症並改善記憶力,同時對大腦也有保護作用,可以延緩大腦的退化。
2020 . 01 . 30
一般而言,冬茶跟春茶是一年中品質最好的茶
(當然如果將年度氣候、濕氣也算進去的話,就還有討論的空間)
以春茶來說,溫暖又不失水氣的春天,是一年中產量最多的季節,這段時間也是茶葉成長最快的。因成長速度快,春茶大多「嫩採」也造就春茶的濃郁及富茶氣的滋味。也因帶有些許的嫩菁,較容易帶有些許苦味。
-----
至於冬茶,則是一年中產量最稀少的季節,也因氣候,茶葉生長緩慢。相較於春茶;冬茶只採「成熟的茶菁」,在成長緩慢的冬季裡,累積在茶葉中的微量元素更豐富,喝起來口感也較甘醇柔順、甜水好入喉。同時這也是個考驗製茶功力的時節,若中間一個環節沒有拿捏好,容易使冬茶味道淡薄,不像春茶口口帶有濃郁的茶氣。
2019 . 10 . 25
茶葉精製廠的角色就好比廚師、咖啡師、釀酒師,如何炒出一盤好菜,如何烘焙調配出好的咖啡豆、如何讓葡萄酒、威士忌傳達出釀酒師的想法;調味料的拿捏、火侯的掌控、時間與溫度的控制,比例的調整,都是有非常專業的知識在其中,也是一種職人的概念,絕非中間包裝轉手買賣這麼單純。